初中文言文知識大盤點文學常識、文學名句《詩詞五首》教學卡片:文學常識《墨池記》教學卡片:文學常識《外國詩兩首》教學卡片:文學常識讀報常識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書目比喻知識集錦初中學生必讀名著相關知識相應練習文學常識之稱謂類
張曉風是當代中國臺灣著名散文家,她的文章有多篇作品入選大陸及臺灣中學的教科書,她對文章極為認真,文章字里行間有著豐富的感情,那么她是怎么達到這樣的境界呢?
記得她之寫過一個故事:有位她熟識的長輩過生日,長輩把家藏的宣紙拿出來,找人畫上畫,那張紙是長輩從大陸帶到臺灣去的,珍藏多年,可以算是絕無僅有的紙了。長輩想要讓這幅畫成為禮堂里當日視覺的焦點,然而等畫快畫好了,有位行家走來一看便只是淡淡的扔下了一句話:“唉,可惜了,這紙,如果不畫會比畫了更值錢”
“這紙,如果不畫會比畫了更值錢”意思就是畫家的畫配不上這張紙,這位行家他是來看畫的,然而他看到的卻只是一些損了紙張價值的顏色和線條。這件事對張曉風影響極大,
一張紙,如果印成鈔票,它的價值便成百倍甚至千萬倍地增長了;
一張紙,如果寫成手諭,那么它便能讓任何一人憑之指揮千軍萬馬。
那么如果這張紙上面寫的是我的文章又會怎樣呢?她這樣思考著,不免常常戒慎。因為她擔心若是自己的寫的東西不夠好反會損了這紙原本的價值。因此對待寫作更加認真更加小心翼翼,怕自己的文字辱沒了這張紙有價值。
正因為這件事,有了她事后的思考與擔憂,她在寫作的道路上謹慎虔誠地前行,一路寫一路反思,她才得以寫出一篇有一篇優秀的文章。
上一篇:初中文言文知識大盤點
下一篇:李叔同的傳奇人生